遮阳,对于温室而言,是光照调节的重要手段。在温室领域,按系统安装位置划分,可以分为外遮阳和内遮阳两大类。在建筑领域,有第三类——中置遮阳(其特点是将遮阳系统安装于两层覆盖材料之间,这种遮阳方式主要用于中空窗体内安装百叶或呼吸式幕墙)。
除了进行光照调节外,外遮阳还可兼具降温功能,内遮阳还可实现一定的保温功能(但内遮阳幕布不一定非要具备保温性能,例如热带气候应用,可能会更注重内遮阳幕布的开孔通风性能)。在荫棚的应用中,闭孔的外遮阳幕布还可作为覆盖材料使用,简化了建筑结构。当然,这类荫棚为了有效排水,一般会采用三角形大屋面而非平顶。
遮阳系统大致可分为两大块,即遮阳材料和传动系统。遮阳材料既有柔性的材料也有刚性的材料,还有介于二者之间的半刚性或半柔性材料。在国内,温室的遮阳材料一般采用柔性材料,传动方式主要是齿轮-齿条传动方式、钢索传动方式和卷放传动方式三种方式。建筑上以及国外的温室项目,则有较为丰富的遮阳材料和传动方式供选择。不同的遮阳材料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达到不同的效果和使用寿命。
温室遮阳系统的设计主要是考虑可见光遮阳率(直射光与散射光)、热辐射阻挡率以及阴影位置等几个方面。为什么要单独提出热辐射阻挡率呢?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太阳辐射到达遮阳材料上以后,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被吸收。被吸收的能量应当以另外某种形式体现,包括热蓄积、热传导或热辐射的形式。其中,热辐射会出现在面料向阳面,也会出现在向温室面。这样,遮阳材料实际所遮挡的热辐射要小于其对可见光的遮阳率,会增加温室冷负荷。阴影位置的影响在较高大的温室以及南部地区温室较为明显。例如一栋面积较小,且高度较高的温室,如果只设置顶面外遮阳,那在太阳角度较低的时候,温室内大部分区域并没有被遮阳,系统功能等于是丧失的,这时,应当设置立面遮阳。对于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以我国为例,若按全球而言,则是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太阳在某些时段会照射到温室北立面,如果对遮阳要求较高的话,此时,理论上北立面亦应设置立面遮阳。另外,覆盖材料产生的附带遮阳率和屋面污染亦应被考虑在内。
多数荷兰环控系统并不像国产系统那样设有室内光照传感器,其室内光照是根据室外光照并根据覆盖材料和遮阳设定进行折减。这样的算法在欧美比较合适,但结合我国的国情(污染、灰尘以及缺少屋面清洗),其计算值往往会产生较大误差。我们曾咨询过一位荷兰环控公司的技术工程师,他对我们的回复是,荷兰人是考虑到温室内的结构阴影可能会造成传感器误判,况且他们的外遮阳参数很准,顶部覆盖物又经常清洗,所以这样设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