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强国”是什么样的?将带来哪些新变化? | |
发布时间:2023-03-06 09:15:43 | 浏览次数: | |
文 | 魏后凯1, 2 崔凯1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2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原文载 | 《改革》2022年第12期
摘要
农业强国以农业供给保障能力强、农业竞争力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和农业发展水平高为特征,表明特定时期一国农业发展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实现农业由大到强的转变,中国围绕粮食安全、资金投入、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经营服务、生态保护、试点改革等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举措,粮食生产能力、农业增长动力、产业带动能力、资源利用能力等不断增强,目前已经具备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条件。突破建 设农业强国面临的约束,补齐农业强国建设短板,应推进四大体系建设,包括确保稳产优供基础的能力体系建设、彰显农业竞争优势的产业体系建设、基于双轮驱动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建设、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的政策体系建设,确保到本世纪中叶农业强国如期建成。 关键词:农业强国;农业现代化;农业竞争力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基础,建设农业强国关系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成色和含金量。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尽快补齐农业强国建设的突出短板,循序渐进、稳扎稳打、久久为功,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既是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题中之义,又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理解农业强国:内涵、特征与指标设计
农业强国是世界范围具有普遍认同性、可进行比较的概念,它是指以国际比较为参照,能够体现“农业强”的国家,而建设农业强国则具有国家特色,应基于各国国情、农情和资源禀赋,可呈现不同道路和特色模式。全面理解农业强国,需把握各国的资源条件、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和比较优势,明确“农业强国”的内涵、普遍特征和“农业强”的具体表现,并发掘适用于中国建设农业强国的典型指标,为建设农业强国的进程评价和目标设定提供参考。 (一)农业强国的内涵
“农业强”作为农业强国的建设目标,是产出效益、科技创新、国际竞争等多维度综合的呈现结果。在现代化视域下,农业强国是结合农业现代化历史进程,并基于多个农业发展关键指标(重要农产品产出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固定资本形成额占比等)的国际比较后得出。若一国农业整体或优势部门的现代化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并能够引领世界农业发展,则可称其为农业强国。对于农业强国内涵的理解,需要把握三个方面。 一是从资源条件来看,农业强国在不同资源类型的地区均有分布。在人均土地资源丰裕的北美洲、大洋洲,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农业强国;在人均土地资源适中的欧洲,有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农业强国;在人均土地资源稀缺的亚洲,有以色列、日本这样的农业强国。诚然,大部分农业强国拥有相对充裕的土地资源,但自然资源禀赋并不是一国成为农业强国的决定因素,如荷兰、以色列、日本等国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1公顷,但通过发展现代种业、设施农业、品牌农业等提升农业附加值,塑造国际竞争优势,也成为了世界农业强国。 二是从发展阶段来看,农业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和前提,但实现农业现代化并不一定意味着农业强国的建成。农业现代化是各个国家和地区农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必由之路,但即使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也只有在国际比较中领先并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家,才能称为农业强国。总体上看,世界农业强国相继建成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彼时大多数发达国家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当年价),基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但其中部分国家因人口过少、国土面积过小或农业生产规模有限,而不具备建成农业强国的条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中国将于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但要在世界农业发展或农业某些重要领域中发挥引领和重要影响作用,还需要经历更长阶段的建设期。对此,笔者曾作过预计,中国最有可能在2045年前后建成农业强国。 三是从主要类型来看,农业强国可分为综合型与特色型两类。美国等土地资源丰富的国家因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出水平高和品类丰富,属于综合型农业强国;而一些土地资源相对稀缺的国家,如德国、荷兰、意大利等则立足于奶类及制品、花卉、果蔬等特定部门的竞争优势,成为特色型农业强国。需要注意的是,综合型农业强国本身具备农业大国的良好基础,特色型农业强国在初级农产品生产方面能力有限,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靠一定规模的进口来满足,但往往在高附加值农业及关联产业中有较强竞争优势,如有机农业、智慧农业、食品加工业等,通过优势领域塑造农业国际影响力。这说明农业强国并没有固定模式。作为农业大国之一,中国在建设农业强国过程中既要借鉴资源禀赋特征类似国家的经验模式,又要充分结合自身作为农业大国的优势,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道路。 (二)农业强国的基本特征
综合来看,当前世界农业强国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四强一高”,即农业供给保障能力强、农业竞争力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和农业发展水平高,代表农业发展水平的若干关键指标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1.农业供给保障能力强 保障农产品和粮食供给是农业最核心的功能,以中度或严重粮食不安全发生率作为逆向指标来看,2018—2020年多数农业强国的这一指标低于10%,较之27.6%的世界平均水平而言,这些国家粮食安全水平有充分保障,其中生产能力不足的国家善于通过国际贸易来维持供需平衡。相较而言,中国面临的粮食保障任务和实现难度完全不同,按照国际公认的年人均400公斤粮食的安全线,中国至少要保证6.4亿吨的粮食供给能力。2021年全球粮食出口总量为2.06亿吨,其中可供中国进口的数量有限,因而中国必须主要依靠国内生产来满足粮食需求。确保较高的国内粮食自给率,满足14亿人口的粮食需求,有力保障全球农产品市场供需平衡,既是中国建设农业强国的底线任务,又是大国责任与担当的体现。 2.农业竞争力强 农业竞争力体现出一国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成本收益、国际市场占有率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各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因资源禀赋差异,而呈现劳动集约型、资本集约型等不同类型。在提高农业竞争力过程中,农业强国经历由土地、劳动力、资本等单一生产要素驱动的农业增长,到通过技术应用、市场改革、政策创新等实现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过程,农业的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特征更加凸显,农业生产成本不断降低,2020年美国每50公斤稻谷、小麦和玉米的总成本分别低于中国42元、37元和52元。农业强国还通过占有并影响国际市场而展现出强大的农业竞争力,全球四大粮商(美国嘉吉、邦吉、ADM和法国路易达孚)控制世界80%的粮食交易量,孟山都、杜邦、拜耳、利马格兰等在全球种业市场占据垄断地位,约翰迪尔、爱科集团、克拉斯、久保田等在各地开展广泛的跨国农机业务,这些巨头围绕农业产业链各个环节,确立起了强大的竞争优势。 3.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 建设农业强国需要通过加快创新驱动来推动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完成对传统农业的改造,这个过程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农业生产力变革的第一驱动力,发达国家农业科技贡献率一般在80%左右,农业强国更是在前沿农业科技的研发、应用和示范引领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如荷兰设施农业有百年发展历史,其温室农业面积约占全世界温室农业总面积的1/4,是世界最大的温室农业技术输出国。日本是全球最早将无人机用于农业领域的国家之一,小型化、高性能、多用途机械研发和应用居世界领先水平。澳大利亚畜牧业发达,在饲料加工、农业减排、废弃物利用等方面有大量世界领先的专利技术。面向数字技术前沿,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成为各国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美国80%的大农场实现大田生产全程数字化,平均每个农场拥有约50台连接物联网的设备;法国制定了“农业创新2025”计划,重点扶持机器人技术和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4.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世界农业强国在重视保障农业供给的同时,尤其重视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采取补贴绿色生产行为、调整农业生产方式、开发农业生态价值等措施,减少化学投入品使用,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如欧盟共同农业政策(2023—2027)将第二支柱(农村发展资金)预算的35%用于环境保护,并积极补贴和鼓励有机农业等绿色生产行为。日本充分利用自然生态资源发展生产,积极推动生态农业建设,培育农户成为注册生态农民,在保护和修复生态的基础上,通过农村旅游和民宿拓展农业多功能性。 综上,“四强”中农业供给保障能力强是农业强国的基础,农业竞争力强是农业强国的核心,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是农业强国的动力,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是农业强国的保障。“四强”可归纳为“一高”,即农业发展水平高,它是农业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的体现。 (三)农业强国的指标设计 从农业强国的特征来看,“四强”决定“一高”,“一高”又代表“四强”,二者相辅相成,农业强国的实现程度可通过上述表征“四强”的关键指标来测度。以“四强”为一级指标,对标世界农业强国,体现农业现代化的重点方向,同时结合国家层面规划和指导意见中的相关内容和重点任务,突出现实合理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可形成农业强国的中国特色指标(见表1)。 其中,农业供给保障能力既包括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的供给情况,又涉及土地生产能力和家庭规模经营情况;农业竞争力利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粮食生产成本收益、农产品加工能力、国际比较优势、从业主体竞争力等来衡量;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关注了科研投入、种业发展和企业创新能力;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则涉及土地和水资源利用、化学品投入、农业废弃物利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等。 需要指出的是,建立指标只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建设农业强国的重点,在当前情景下进行的设计和评价并不能也不可能穷尽农业强国的所有特点,何况在建设农业强国过程中还会有更多新现象新问题,因而在实际操作中切忌以指标为纲和夸大考核评价作用。建设农业强国具有战略性、长期性和系统性的特点,需结合建设进程不断完善指标设计,更好发挥指标设计、评价和预测等对于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的积极作用。 #专家解读
“农业强国”是什么样的?将带来哪些新变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叶兴庆 建设农业强国就是要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匹配的农业,建成农业强国有五个特征:
一是供给保障强,农业的首要功能就是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农产品,要有强大的产出能力和供给保障能力;
二是设施装备强,由于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决定了中国的农业需要通过科技进步、设施建设(包括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等)来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
三是经营体系强,就是要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延长农业的产业链,使小规模农户能够在产业经营体系中足够高比例的增值收益;
四是产业韧性强,使我国农业能够经受得住重大自然灾害、极端气候变化,能够经受得住国外市场剧烈波动,提高农业的气候韧性和储备调节能力;
五是竞争能力强,我们当前处在全球化时代,粮食等大宗产品还是要立足国内,根本的出路还是要提高劳动生产力、降低成本,提高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我国的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民增收等等都将在建设农业强国中不断实现。农业强国是我国农业发展一个总领性目标。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
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
农业强国内涵十分丰富,既包括生产力发展,也包括生产关系变革;既包括农业全面升级,也包括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一方面,要具备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国外现代化农业强国,虽资源禀赋和制度环境各不相同,农业强的表现也不尽一样,但有着一些普遍的共同特征。要遵循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找差距、补短板、扬优势,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
另一方面,要基于国情体现中国特色。搞种养要服水土,农业最讲水土,建设农业强国也要合国情农情,依靠自身力量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关键。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这三大方面决定了我们必须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依托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农业,发展生态低碳农业,赓续农耕文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刚才这几句话就体现了我们中国的特色、中国的国情和农情,要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
|
|
|
上一篇:GSW-8430型连栋薄膜温室养殖温室大棚 下一篇:荷兰农业的启示:订单农业和家庭农场是其强大的重要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