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昆明今年将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00个 | |
发布时间:2019-02-27 16:03:23 | 浏览次数: | |
新春时节,山间地头的油菜花开得正盛,西山区团结街道六岔路村里的养蜂合作社也正办得火热。不同于以前的合作社,六岔路村的养蜂事业是在一批新型职业农民的带动下兴起的。这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管理、爱农业的“庄稼汉”,让六岔路村的养蜂合作社成为西山区的一个农业品牌。 近年来,像六岔路村养蜂合作社这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全市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昆明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9年将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省级龙头企业5个,新建家庭农场1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00个,增加新型职业农民2000名,建设农村领军人才队伍,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基本形成 2014年,西山区被列为全国300个、云南省10个、昆明市唯一一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区),正式拉开了昆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序幕。几年过去了,西山区培育出1310名新型职业农民,并巩固提升了妥吉白菜、蔡家韭菜、白鱼口黄梨等8个特色产业,仅草莓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就示范推广738亩,实现亩产值2.12万元。 作为农业大区的晋宁区,随着农业园区、都市农村、家庭农场建设的加快和农业组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类经营主体脱颖而出,已培育出如六街英豆、昆阳玫瑰、春天农产品、山大王食用菌等许多叫得响的农产品品牌,带动优质农产品批量进入市场。 2018年,全市各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507家,同比增3%(其中国家级8家,省级120家,市级326家,县区级53家);审批都市农庄10座(全市已达81座),累计完成投资33.6亿元;昆明市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达1.5∶1;农民专业合作社达4347户;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943人……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组织形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基本形成。 优先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专家培训、技术指导员长期指导、贴息补贴,政府对我们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是全过程、持续性的。”西山区团结街道龙潭社区的李顺说。李顺是西山区第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班的学员,也是西山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4位获得高级职称的农民中的一位。在培训的过程中,李顺只要出现了任何资金和技术上的困难,西山区农业局的帮助就随之而来。这让他的种植产业很快形成了规模,而他也当起了老师,将自己的技术传授给其他村民,帮助他们增收致富。 在政策扶持方面,全市优先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在先后出台一系列扶持文件的基础上,重点从财政上给予扶持。自2004年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共获得各级扶持项目140个,扶持资金1110万元;自2010年以来,市级财政每年安排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3000万元;近3年来,市级财政共安排资金1185万元,用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工作。 抓好示范带动,是我市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另一有力抓手。经各级评审考核,全市目前共有市级示范合作社143个、省级示范社108个、国家级示范社19个,并有2家合作社进入国家首批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名录。 明年农业龙头企业达520户以上 近日,昆明市印发《关于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与我市财力相适应的新型农业主体政策扶持机制、投入保障机制与绩效评估机制。全市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520户以上,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农业“小巨人”力争达到12户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重点的农户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农业经营主体主动融入都市农业示范区建设,着力培育新业态、新动能,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围绕本土农业特色优势,逐步推动全市农业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 来源:昆明日报 |
|
|
|
上一篇: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农机化”看点 下一篇:广西调研考察鱼+菜种养模式 |